为什么网友爱看评论区

网观西安刚刚上线,首先火爆的是评论区。

大家有寄语的、送祝福的,也有谈希望、谈要求的,在《玩音乐,西安是认真的》一文后,更有网友开始呼唤自己喜欢的歌手快来西安。这些留言让网观西安的评论区妙语连珠、好不热闹,更有网友直言:我是来看留言的!

网观西安的评论区不是个案,从人民日报到西安发布,从侠客岛到浙江宣传,评论区往往都是反映文章受关注程度的晴雨表,更有业内人士称,评论区的10万+才是真的10万+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评论区为什么受欢迎。

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是社交。有别于纸媒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,互联网从“远古”社交平台BBS论坛到如今的朋友圈、视频号、抖音号,网友以新闻发布的内容为话题开启点,在评论区广场进行广域(微博)或一定小范围(朋友圈)的交流,好比华山论剑、精英沙龙,在这样一个文化、历史、科技、娱乐等主题社交场景下,大家定制身份、寻找共鸣、各抒己见甚至观点针锋相对,当然也有抖机灵、看热闹、找段子、抢沙发、灌水的……在社交过程中,信息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

这也是互联网爆品的流量密码之一:优质话题产生社交,社交产生共鸣,共鸣产生链条式传播,直至10万+。

互联网还有互动属性。电视和报纸没有办法互动交流,广播的夜话成为曾经的流量先锋。而PC端的无差别浏览揭开了信息互动的序幕,但真正让互动得以全方位施展能量的,则是手机智能化和4G发起的移动端普及,苹果、华为、小米智能手机加之4G的全面落地,伴随微博、微信、头条以及app客户端的兴起,手指点一点背后的你一句我一句,点赞、好评、推荐、热搜甚至举报……互动无处不在。

有网友称:网络上没有互动的新闻,就是没有生命的文字。

互联网还有平等属性。一些网友回忆,在评论区,我是可以找到自尊和骄傲的。这种得到肯定和认可的喜悦,甚至会在人民日报微信号下评论得到官方回复后瞬间释放。

ID背后我们可以是任何人、任何职业、任何身份,但在互联网上的见解甚至情绪,却可以引起成千上万人的共鸣,我们可以在新华社的权威发布底下留言,也可以在西安发布的城市资讯下面点赞,还可以屏蔽不想看的新闻和传销……

社交、互动、平等,构成了互联网传播特别是移动端传播区别于传统媒体的“去中心化”属性。我们发现,但凡是火爆的新媒体,无论是官方还是商业,无论是个人账号还是直播代购,都会将“去中心化”贯彻到底。

浙江宣传曾撰文指出,一些新媒体尤其是政务新媒体,以关闭评论区为常态,或者评论区不互动为上策,在“不犯错”中,实际上放弃了与网友的情感联系和宣传引导的重要阵地。

笔者认为,用有营养的文章设置好话题场景,用对朋友的态度经营好评论区,平等交流,理性对话,形成共识。

首先是关注热点、推送原创。要用优秀的议题设置为网友创造社交场景。我们发现,爆款文章分两类,一类是突发性大新闻或者政策发布,大家都关注,首发便是流量,这叫新闻价值;还有一类是原创稿件,或分析颇具见解或分享情绪广有共鸣,在别的平台根本看不到,这叫稀缺价值。

总之一句话,信息有用,方有传播。新媒体要做有用、有价值的信息创作,才能搭建网友愿意留言的社交场景。

第二是平等对话、接收意见。“去中心化”是互联网传播的天生属性,在这个亿万网民共同成长的平台上,发布新闻、舆论引导,就要尊重规律、享受规则。

俗话说,高手在民间。我们要适时打开评论区,将网友评论内容作为新闻发布闭环的一部分去精心对待,要专心听、耐心看、处理好网友的好评、称赞和意见与建议,与网友形成彼此信赖的情感纽带与习惯,让评论区成为精彩好看的正文后传,引领二次传播,切忌一关了之。

第三是主动互动、经营有方。除了开辟评论区,主动及时进行优质评论的回复也很重要,让网友在这里找到“盖楼”“抢沙发”的互动感觉,让网友感知到温度、态度的情感交互,切忌成为毫无感情的机器人和“僵尸号”。同时,也要及时发现举报不良信息,创设一个优质的社交环境。

网观西安第一篇发刊词《我们来了》其实不严肃、不正规,但真的走心地讲述了自己的出生感悟。或许在那字里行间,大家找到了一些小小的共鸣,让首发阅读量比较可观。

在信息爆炸的当下,“内容为王”不会过时,有用的信息、稀缺的信息必受追捧。网观西安希望和大家一起,持续探索评论区的经营之道、与网友互动的真经,将互联网精神坚持到底!

问题来了,你对新媒体“评论区”的见解是什么呢?快来留言吧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